别再用了微商面膜激素超标倍毁
过去的年,微商营销模式异军突出,许多从未听闻的面膜品牌在一夜间如雨后春笋出现在眼前。
然而,所谓的“童颜神器”、“一夜变白”、“一片顶七片”的多效面膜宣传背后,却是国家禁用的糖皮质激素被滥用的真相。
那些畅销的多效面膜品牌中是否也含有禁用激素?
年12月,《消费者报道》送检了营销势头颇盛的4款多效面膜:俏十岁安肌舒缓科技面膜、黛莱美多重修护面膜、韩后金盏花清爽达人面膜、金蔻息敏修复润白面膜,第三方权威检测对42种糖皮质激素进行检测,结果均未检出。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糖皮质激素的添加种类其实早已超出国家标准的测定范围,化妆品行业与监管部门玩的是打擦边球竞赛的游戏。
多效面膜是重灾区
糖皮质激素是皮肤科里的常用药物,对皮肤炎症有立竿见影的疗效。若添加到面膜里,可在短时间内让皮肤光滑、细腻、透亮,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
“患者皮肤的保护功能受损、表皮变薄容易滋生细菌,还会变干起屑、发痒发红,用糖皮质激素有效,可一旦停用含激素产品,炎症反而会加重。不明情况的患者,常常是反复使用,导致炎症一发不可收拾。”医院的李慧忠主任告诉《消费者报道》记者。
从历年监管部门的抽检结果来看,主打抗敏、祛痘、消炎的多效面膜正是糖皮质激素滥用的重灾区。
早在年中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就明令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糖皮质激素,并于年发布了《化妆品中四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
据称,该测定方法几乎涵盖了当年临床使用的所有糖皮质激素药物。
可近年来,因使用化妆品导致的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病例仍呈上升趋势。
年,首份《中国化妆品安全指数报告》发布,医院皮肤科的抽样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每3个因化妆品导致病发的患者中就有一个是激素依赖性皮炎。
“早在年,就有消费者自费送检化妆品。多数是网售或美容院产品,使用后效果很好,就引起了我们的警惕。”大连标准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孙稚菁告诉本刊记者。该研究中心也是《化妆品中四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的起草单位。
孙表示:“这些网售或美容院产品的激素检出率很高,部分产品测出的结果跟41种糖皮质激素对应不上,却出现(数据图谱)异常现象。在那时,我们就知道行业可能开始使用41种以外的激素。”
禁用药物变身“美白素”
从事化妆品原料研发的彭舟向记者透露,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激素是顶风作案,为了保住业内公开的秘密,原料商早有对策:“—年,湖北多家糖皮质激素药厂的出货量大幅增加。这些激素不是卖给药品制造厂,而是在化妆品原料商手中,变身为‘美白素’,进入化妆品工厂的生产线,最终流入市场。”
据彭舟介绍,这类糖皮质激素已超出多种,例如地索奈德就是一种新的激素品种,可以达到同样效果,却不在国家标准检测范围内。
本刊对4品牌的同批次面膜也进行了地索奈德的化学分析检测,结果均显示未检出。
记者以询价试样的方式从广州、上海的原料商手中取得了“包过检”的“美白素”。这是一瓶无色无味的液体,没有配方剂型的限制,不仅适用于面膜还可添加到爽肤水、乳液等其他化妆品中。
为促成订单,原料商还向记者推出了增值服务:若订货量大,可提供微商热销品牌的配方,并由他们出资做41种糖皮质激素的检测报告。
“糖皮质激素本身就是化学合成品,既可合成更多的新品种如地索奈德,也可对原41种糖皮质激素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躲避国家的检测。”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解释道。
对于标准滞后情况,孙忠实表示无奈:“标准的制定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监管总也赶上不上行业打擦边球的速度。”
据悉,新修订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颁布之后,中国食药监局将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预警机制。有关部门将对化妆品导致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组织对问题产品的检测。
作为消费者,若使用产品后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症状,及时前往化妆品医院(医院名单见下图)就医,举报可疑化妆品,可为监管部门查处问题企业加速。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彭舟为化名)
一片面膜值多少钱?消费者看到的可能是50元,大小代理商看到的可能是5元和45元,但在创业者眼中,却可以是百万、上千万甚至数亿元。
小小的面膜正在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lcelebritycar.com/sfscf/10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