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0究竟有什么区别
姐妹们周六快乐!小助理上线啦~
先来做个小调查,一款知名大牌火了很多年的精华和一瓶靠成分发家小有名气的精华摆在你面前,你会选哪个?
(图片由canva制作)
如果放在前几年我相信大多数集美都会选择前者,但后来随着护肤成分知识的普及,品牌刷脸开始不灵了,比起营销的套路和假设的幻想,我们现在更注重于成分。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某某产品里添加了什么成分、加了多少浓度、能起啥作用,这些都俨然成为了我们入手护肤品的考量标准之一。
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就好在,有了此认知,起码在我们在选择产品上更能精准出击;
坏就坏在,成分配方之深奥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成分也不仅是产品的全部,决定成品的效果和性能的因素更是十分讲究,想仅凭我们所接触到的浅薄成分知识去搞懂一个产品,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成分之间的配伍性、生产工艺等等,你想,要是这些东西那么容易就能被我等屁民学习到,那深耕几十年的配方师岂不是人人都能当?
而且现在由于成分风气的盛行,很多商家也走起了营销成分的路线,譬如,添加了百分之多少的XX成分,用了之后可以干嘛干嘛,那你一听可不得心动了?
(图文无关,切勿误伤)
以至于到后面还互相攀比起了添加量,好像谁家数字低了,就是用量不扎实了、效果不好了,初学成分的姐妹也不明就里,以为数字越高越好,这种与其叫成分党,倒不如改名为数字党。
(图片来源于美丽修行app)
还有一种是不拼浓度拼数量,一拉开成分表,长长一篇成分好几十甚至好几百种,看似丰盛,但实际有什么作用,谁都说不清楚。
今天小助理此行的目的就是想科普一下这方面的内容,以及解答几个常见的误区。
1%分割线
我们都知道,透过成分表看成分我们是无法得知具体成分的具体浓度滴,那么如何得知添加量呢,这时候就要巧用1%分割线。
首先1%的说法是这样来的????
按照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相关政策,成分表里的成分排序规定是:添加量大于1%的成分,按照添加量从大到小排序,低于1%的成分,任意排序即可。
但!像香精、防腐剂等成分,在化妆品当中的添加是不允许超过1%滴,因此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当做一个导向标。
(图片来源于美丽修行app)
例如表中的苯氧乙醇就是化妆品当中爱用的防腐剂之一,假设它的添加量是1%的话,那么结合政策可得出,在它之下的什么人参、透明质酸钠的添加量基本都是低于1%的。
这时候有人就会站出来说:“也太抠了吧!低于1%的透明质酸钠,还能起到啥补水保湿的作用啊?”
别急,答案就在下面。
成分的添加量、浓度并非越高越好
我们买护肤品最重要的不是买成分,而是买它能给我们带来的效果,因此不要过分执着于浓度的多与少,而且未必成分添加的浓度高带来的效果就越好。
(图片来源于美丽修行app)
还是用刚才那张图举例,添加那么“少量”的透明质酸钠,真的就是商家抠吗?不满1%的透明质酸钠就真的不能起作用吗?
首先,透明质酸钠这东西不贵,很多乳液面霜都加得起,没必要跟消费者玩噱头。
其次透明质酸钠的起效量本身就很少,通常添加到0.1%就会有效果,0.3%就会有不错的功效,再往上添加反而会让产品变得黏稠,肤感不佳。
(图片来源于美丽修行app)
无独有偶,修丽可CE精华中的铁三角成分也是如此,看成分表推测添加量也是≥1%,但影响产品功效了吗?并没有。
而且之前也讲过,VC虽好,但添加20%就已是极限,再往上加也没用且肤感会黏稠如胶水,试问谁愿意将胶水抹上脸,所以最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修丽可CE精华想必就是目前为止,配方师经过多方考量,效果肤感两不误的最佳成品辽。
除起效浓度之外,还有最佳浓度和安全浓度,这个用酸类成分举例你就能懂。
(图片来源于美丽修行app)
水杨酸的起效浓度是0.2%-5%,刷酸的话,初尝试的姐妹可以从最低的0.2%开始慢慢建立耐受,之后有基础之后,在安全的前提下再慢慢往上增加浓度。
不能一下子看到5%最有效上来就搞5%,有效果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别玩过火,不然操作不当或者是盲目使用的话,你不是蛋壳肌,你只会是一张烂脸。
在此粗略地将使用率比较高的成分做了一个表,各位可以进行参考????
点此展开
成分
起效量(%)
透明质酸钠
(玻尿酸)
0.1-0.3
烟酰胺
2-5
视黄醇
0.08-0.3
维生素E
0.1-1
白藜芦醇
低于1%
神经酰胺
0.3-0.5
水杨酸
0.2-5
皮傲宁
0.
光甘草定
0.05
红没药醇
0.1
辅酶Q10
0.05
维A酸
0.
添加量达不到起效量就是没效果
除了以上的起效量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成分不满起效量,但品牌考虑到噱头会稍微添加一点,然后就以此当做卖点,宣传说自己功效如何如何。
举个栗子,之前我遇到过某微商产品号称能美白,然而一看成分表,唯一一个利于美白的成分烟酰胺,简直快排到倒数,明显添加低于起效量(2%-5%)但却还是说自己怎么怎么美白,广告做得铺天盖地。
我甚至怀疑要是我流落荒岛,大喊一声:“买美白产品啦!”它家代理就能跑来找我问我要几件。
成分表的长度长未必产品效果会更好
“丰盛”的成分表最开始常见于贵妇产品,一方面是背靠大公司,研发上确实会有很多自己独特的活性物组合,其次是贵妇产品大多数肤感也细腻很多,当中离不开多种油脂和乳化剂的调整。
(图片来源于美丽修行app)
于是在贵妇的影响下,人们就会觉得成分表=效果全面,别人花50块买的东西,这里可能买到更多,然后为了维持这份物超所值的感觉,一些品牌也开始纷纷效仿,成分表越做越长,一寸长一寸强(不是)
(图片来源于美丽修行app)
为了做出漂亮的成分表,它们一般会在配方中东加一点美白的、西加一点保湿的、最后再来点抗痘的,好家伙,你当大乱炖啊。
不过这些添加量不多,甚至未达到起效量,只是胜在数量多,够全面,然后就可以对外宣称某某既可以保湿美白还可以祛痘抗炎,一瓶抵十瓶等。
它们的长,更多的是无脑堆砌,什么东西都加一点,就容易没有重点,可以说除了表长度一样之外,和全面功效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不是鼓吹用大牌贵妇就是好,只是客观讨论大部分事实)
而且现在贵妇也不爱长表了好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版赫莲娜绿宝瓶精华,各位还记得吧,前不久也写过它。
(图片来源于透明标签app)
除了质地上的细微差别之外,最明显的就是新版成分的比旧版少了差不多一半,撇去了七七八八相对不那么重要的成分,只留下了核心主打成分,目的就是为了针对特定的功效靶点更加突出产品修护维稳的特点。
因此不必追求过于多的成分,高效精简的成分表才是我们该选择的,不信你看雅漾喷雾的成分就是水、凡士林晶冻的成分就是矿脂,够简洁吧,但依旧不耽误它们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MIAO
以上就是今天带来的内容啦,现在成分党护肤是一种趋势,但在随大流的同时,也不必太钻牛角尖,擦亮眼睛买买买才能减少踩雷的几率呀。
最后祝各位买到的产品都好用!不花一分冤枉钱!
今日互动??
你买护肤品最看重什么?
△今日老公互动揪2位小可爱送下图中的产品哦??
往期推荐点击蓝字直达??
你以为的护肤常识可能是假的??
丁真:你说的西藏是什么四川
圣诞限定来啦,TF闪瞎我??
今年圣诞限定,有点意思
宝藏店铺推荐??
2块钱的耳环、发饰,美好!
你不赞我不赞,我写这些给谁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lcelebritycar.com/sfsff/1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