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不是必需品你的钱真的被浪费了吗
大家好,配方师Rex在牛年又和大伙儿见面了,祝大家天天牛牪犇!
听说上回我讲了眼霜和面霜的区别之后(详见:眼霜为什么又贵又少?知道这些你还买吗?),许多人感到终于解开了心头的大问号,直呼过瘾,于是让我再勇攀高峰,解答一些看起来简单,但仔细一想又没那么简单的护肤问题。
比如——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乳液,在如今成分党林立的市场中,是否还应该继续使用?
大多数美妆博主碰到这种话题,只能两眼一黑,或者干脆躺尸,直接回复四个字:爱用不用!
确实,用不用某一个产品,除开违法违规的不推荐,其他的真是非常个人化的选择。直男可能就用洗面奶,而要是参考韩国人的那一套,完整的步骤大概有10个护肤品叠加,腌猪肉可能还没那么复杂……
不过,作为有问必答的典型代表,我今天就来挑战一下自己,让我们看看这听起来不能再简单的护肤乳液,到底有啥玄机?
数学老师告诉我们厘清概念很重要,对于护肤品也是如此。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进行灵魂拷问,那就是:
什么样的产品算得上是乳液?上回我说过,护肤品这门生意,最厉害的在于创造概念。从大体普及的品类来说,最早就只有面霜,后来才有乳液、精华、眼霜、面膜等等品类,更有甚者,什么肌底液、打底精华之类的细分产品都给冒出来了。
乳液在我看来,本质上就是一种——被“稀释”了的面霜。
要是不信,可以把手头的面霜,掺上一点点水,然后缓慢搅拌,就会发现面霜的质地会慢慢变得稀薄,再多加一点水,可能就变成普通意义上的乳液了。
稀释,意味着面霜里面的油脂和负责增加稠度的“高分子聚合物”浓度降低。而在实验室里,乳液的配方设计,基本上也是这个逻辑——降低高分子聚合物,减少油脂(尤其是固态油脂如鲸蜡醇等)比例,其他的制作工艺不变,做出来流动状态很好的产品,就是乳液。
从这样的概念出发,我们就能明白:在同系列产品中,乳液嘛,论保湿度基本上不如面霜,但肯定比爽肤水好(因为有滋润的油脂),而从肤感来说比面霜更清爽、更容易铺展在皮肤上,至于其他的区别,就没了。
我甚至参考了化妆品的国家标准,虽然国家分了护肤乳液标准(GBT)和润肤膏霜(QBT),不过里面除了指出地球人都知道的乳液需要有流动状态外,就没有啥差别了。
还有一点挺重要——乳液成本更低。
毕竟一瓶乳液大概~ml,而面霜才50ml,价格还更便宜,这里面的算术题,相信小学生都会算吧。
当然了,话也不能说太死。
你说乳液的滋润度就一定不如面霜,保湿力就一定弱?
具体问题还得具体看,这也取决于品牌的定位和功能。
-像敏感肌的一些乳液注重修护功能,油脂添加会丰富一些,通过微乳液或者纳米乳液技术,完全可以做到和面霜一样的滋润度;
-而适合男士的那些乳液,基本上就呈现半透状,放点酒精和硅油就搞定,反正男士也不喜欢黏糊糊的感觉。
既然这么扒皮了乳液,我们护肤的时候,为啥要用它呢?还是那四个字:爱用不用。
护肤品的那么多步骤,什么水乳精华面霜,还是先乳后水,先水后乳之类的,都是建议和参考,又不是标准答案,非要按部就班一步不差,我只能再送你四个字——刻舟求剑。
但说实话,在目前的护肤品市场里面,由于乳液的功能相对单一,大多数品牌把注意力放在面霜和精华上面,乳液慢慢变得边缘化,这也是一个事实。有时候品就是为了凑成一套产品来上市,并不会花大力气在上面,无论是配方、活性物的研究或者是宣传层面,都是如此。
不过在我看来,如今有几种场合,乳液还“顽强”地存在着。
·男士护肤:男士产品偏基础,水乳套装是恒定不变的主题,乳液相对清爽好铺展,又有一定的滋润度,深受直男喜爱;
·油皮护肤:油皮的护肤策略,有点像男士护肤,所以粘腻厚重的面霜一概都很讨厌,这时候用点乳液就非常舒服;
·身体护肤:身体产品由于要大面积涂抹,流动性好的乳液肯定具有优势,从头抹到脚非常轻松,要是换成面霜,肯定要涂得累死累活;
·防晒:防晒追求清爽质地,乳液必然是最好的形式,大部分市面上说的防晒霜,基本上都是乳液;
·强化保湿滋润:大干皮在冬季,皮肤干到脱皮,要是面霜和精华都不行,再叠加乳液就刚刚,但这两年慢慢被护肤油给代替了。
说了那么多,比起新品不断的精华品类,乳液品类毋庸置疑,在如今的时代,肯定属于附属地位,也比不上滋润度更好的面霜品类,甚至我感觉它都比不上爽肤水品类那么火。
但红花配绿叶才好看嘛,绿叶有时候也必不可少,乳液当那个绿叶,也挺好。
本以为我已经解答清楚了,但还有小伙伴会冷不丁抛出个问题:
现在很多产品都把自己叫做精华乳,那是个什么东东?这……又是个奇葩的称呼,有点儿像精华水的说法:明明是化妆水,带上精华这个马甲,价格标得高一点,就觉得人家认不出来了,但本质没啥区别。
我扫了一眼市面上的精华乳,大概分成两类:
|第一类:明明是精华,主打许多活性成分,不过由于是乳液质地,所以把自己叫做精华乳。
这样听起来正好结合了精华的功效和乳液滋润度,一举两得,从容量来说,也基本上是普通精华的30~50ml标准配置。
|第二类:明明是乳液,从容量、价格和品牌的定位都是如此,但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有料”一些,所以就在乳液前面加上了精华二字,玩文字游戏的功力大大的有。
如何区别这两类产品,最简单的就是从价格和容量去看。
普通的乳液,一般来说,成本不会太高,容量肯定做得比较大一些(ml左右),活性成分也会少一些,不管它名字怎么叫,同系列必定会有另一支小容量的“真正”的精华。而精华类产品就是死命拼活性物,考虑到活性物的稳定性和成本问题,撑死就50ml的容量,价格也会偏高一些。
是不是很简单?
总之,我觉得护肤品这行创新挺多,从原料到机理,从宣称到产品的名字,经常让人摸不清脑袋,反正只要在广告法的允许范围内,怎么叫都行,就像互联网的各种行话(抓手、场景、生态、头部、击穿、打法、声量等等),恨不得给自己找个翻译。
今天关于乳液这个话题,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不再会为几个名词的概念而感到困惑,找到合适的产品以及适合自己的用法,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祝大家牛年开心呀!
图文设计:bugu/责任编辑:蕊蕊审稿:言安堂肌肤管理研究院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本文由言安堂内容团队原创,支持原创,抄袭可耻,转载请联系。滑动转载请注明:http://www.jlcelebritycar.com/sfsjg/12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