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丨从ldquo万元户rdquo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064742.html

?

关于唯美工匠

化妆品报社重磅推出,守护中国化妆品上游产业的新闻媒体。在中国化妆品上游领域,探讨中国产品的DNA,解码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

《唯美工匠》记者谢卓依

40年前,中国突然出现了庞大的“烫头”群体。“在北京,排队最长的地方是理发店。”年,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他所看到的中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化妆品行业是怎样一番景象?

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它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短短六千字,激荡四十年,从衣食住行到流行词汇,其历史的演变都是时代下的缩影,也是化妆品行业不断发展的见证。

80年代“万元户”

生根发芽

中国女性对美的追求似乎此时就已经有所变化。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谋求如何能够脱贫致富,谋求自身发展,也导致这一时期的流行词汇多与经济息息相关。作为一个新旧交替的80年代,人们会追求新潮的生活方式。劳动致富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生活水平提高,“个体户”、“小康”、“迪斯科”、“交谊舞”、“镭射厅”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那么,更何况是化妆品呢?

而最具代表之一的便是当时的“万元户”,这个称谓既是一种光荣,也是当时人们所追求的生活指标。

而伴随“万元户”流行的,还有化妆品的初生萌芽。年1月4日,蓝天牙膏广告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报纸广告;年1月28日,“参桂养容酒”是第一条电视广告。第二年,在坊间,烫头已不是一件稀奇的事,这件事更大的意义在于,其意味着美容化妆品已经得到国家的正式允许,开始生根、发芽。

那时,以上海家化为代表的化妆品牌风靡全国,美加净、皇后珍珠膏等老一辈国产品牌如今听起来依然耳熟能详。而在更南的南方——广州,那个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勇立潮头的地方,美容化妆品产业也初生萌芽。

例如雪花牌珍珠膏就是广州化妆品厂用珍珠生产的,该产品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也颇受欢迎。之后,营养护肤化妆品、防皱膏、爽肤水等在当时来说非常崭新的化妆品也渐渐问世,广州,也因此有了“现代美容业发源地”之一的美称。

40年前,上海和广州分别扮演着“时尚之都”和“研发基地”的角色。

90年代“抢滩”

驶入快车道

到了90年代,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全面兴起。诸如“小资”、“炒股”、“因特网”等新的流行词开始借助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强势,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此外,“抢滩”、“作秀”、“酷毙了”、“帅呆了”等港台流行语也渗入内地。另外韩国影视歌曲席卷而来,成为当时一股“韩流”,谐音也即“寒流”。

同时,90年代的女性由于教育水准的提高,经济上的独立以及价值意识的变化,对美的追求也同样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强调时尚感,健康自然美似乎一直都是时代不变的趋势。整体说,90年代初期的化妆是以明晰清爽的透明质感为主流。

年,百盛进入中国;次年,家乐福等超市品牌也随之而来。也正是这个时候,各大外资纷纷抓住时机,将化妆品品牌入驻商场和超市,与本土品牌分羹,如法国欧莱雅。可以不夸张的说,这个时期的膨胀状态超乎寻常。

而作为化妆品业的龙头,上世纪90年代,广州聚集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强化妆品企业,如雅芳、欧莱雅、资生堂等等,广东本土品牌也不胜枚举,同时,这里也聚集了全球顶级化妆品企业和三无产品批发市场。90年代末时,美容机构已达几百家,从业人员多万人。

大众对化妆品消费意识的增长,使得从上世纪80年代的合成化妆品,到上世纪90年代的功能性化妆品,产品的迭代反映了消费诉求的进阶。

00年代“浮云”

步伐稳健

如果说90年代网络刚进入一部分人的生活,那么新世纪的网络则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在思想、意识、文化等各个层面都有更新异的追求,流行语也逐渐变得诙谐幽默。比如“神马都是浮云”、“雷人”、“选秀”等,都是当时人们的口头语言。

而这些流行语变化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到的是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年一句“北京欢迎您”更是打开中国的大门,更多地拥抱世界。在00年代,不少本土品牌都被外资所收购,比如小护士被欧莱雅收购,大宝易主强生等等,随着本土品牌被外资逐个收入囊肿,不少国有品牌从此一蹶不振甚至销声匿迹,而外资化妆品一时风光无限。

但是,“洋”品牌并不是一个神话。

年,不少知名品牌都被查出违禁成分,例如日本SK-Ⅱ、倩碧、兰蔻、迪奥、雅诗兰黛等。

而年作为中国的“法规年”,《化妆品卫生规范(年版)》等行业性法律法规密集出台,化妆品接受着越来越严格和完善的管理,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步伐也逐渐更有序、更稳健。

年,本土品牌终于在成熟中崛起。那一年,恰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本土化妆品集体“而立”之年。

10年代“喜大普奔”

机遇与挑战

进入10年代,也即使进入“娱乐至死”的全民娱乐狂欢之中,网络和手机安全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语言、交际。诸多戏谑的词汇,看似调侃,但也是对社会生活压力的自我缓解。这就是10年代的社会环境。

比如“身体被掏空”多是指疲劳、心累的时候,但是在化妆品行业,也依然适用。激烈的市场竞争、良莠不齐的企业以及诸多“乱象”,也有些许“身体被掏空”吧!

纵观10年代的流行词汇,其语言形式除了活泼,“个性化”也是它的风格。如今的年轻一代越来越有自身的个性意识,强调自我价值的凸显和实现,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化妆产品。另外,更加追求天然、安全、有效,也是此时代主题。

年后,“零负担”产品出现,主导减少没必要的化学成分,因为以往的产品的添加剂越来越多,所以导致很多产品看似天然但实则并不天然,从而给肌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过敏反应等,这也给护肤行业敲响警钟,因此,“零负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变革,更天然也是时代所需。

贝豪盯上了保加利亚的玫瑰、自然堂取走了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水、珀莱雅找到了大溪地的泻湖藻、美素直接玩上了航天科技等等,都在主打天然有效概念。但若想真正将概念变成现实,还需要研发人员的潜心钻研,尤其在面对外资的强大压力下,国产品牌要想脱颖而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如今国货的崛起,不论是新秀玛丽黛佳还是老资历百雀羚、佰草集等,它们作为国货的排头兵,既要引领也要顺势变革。

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不惑之年”,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中国化妆品产业也依托于此不断成长。40年前,广州和上海是萌芽之地,40年后,这两个城市依然是化妆品界的“双雄”,引领全国化妆品业的潮头。那么,50年、60年甚至更远以后,中国化妆品行业又会是如何一番景象?

转自唯美工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lcelebritycar.com/sfsxg/10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